老百姓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◆■◆。“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◆■◆■◆,每年近七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。”李炳军表示,贵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、落脚点。
“贵阳市主城区黔灵山■■,生态环境很好,绿树成荫★◆◆■,上千只野生猕猴生活在这里■■◆★,数万只飞鸟在这里栖息◆■★,每天三四万市民游客到此休闲游览,一大乐趣就是看野生猕猴,有些市民还和猕猴结了‘对子’、交了‘朋友’……”会上,李炳军向现场记者分享一个有趣案例。他认为:★◆◆■◆★“这是贵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生动写照。”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★★★◆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★■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◆★■■。
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贵州的方向是:依托自身资源,建设资源精深加工基地◆◆、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、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★★◆、白酒生产基地★★★■◆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◆■、先进装备制造基地★◆◆■“六大产业基地”,在服务国家大局基础上◆◆★★★,打造出贵州特色和优势◆★★。
近年来★◆★★■,贵州围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、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★◆★■★◆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★◆“四新”重大使命◆■,主攻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◆■★、农业现代化■■◆、旅游产业化“四化★◆★★■◆”■◆◆★,让高质量发展成为贵州的主旋律。
与此同时★■◆★◆,贵州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,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条例,创建了环保法庭,成立了生态产品交易中心,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■★■◆■,开展林业碳汇、碳票等试点★★■■◆;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,举办了12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,持续向世界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。
据统计■◆★★■,工业对贵州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达43.8%■★,成为发展的★◆■◆★“第一动力”。在工业发展的同时◆★◆,全省大力推动山地特色农业、旅游业提质升级。“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‘四梁八柱★◆’开始形成。”李炳军表示■■◆■◆。
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、森林覆盖率达到63%、每年近七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……6月14日★★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■■◆■◆★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■◆★■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贵州专场,现场,贵州晒出一批发展成绩单。
◆■■★★“学在农家◆■■■★”让农民群众学有所教★◆■■★、学有所得、学有所为。贵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◆★◆★★,实施“贵州技工”“黔菜师傅”等职业技能培训◆◆■◆★■,让农村孩子有学上◆★■■◆、上好学,让更多的农民有一技之长,依靠自身努力,持续过上了好日子。
出行更方便。贵州全省每个市州有机场、通高铁,县县通高速,村村通水泥路,产业路直通田间地头■◆★◆,快递包裹送到农民群众家门口★■◆■■★、出门就能坐客车,交通闭塞已经成为历史。
比如煤◆■■★■,通过规模化★★■★、智能化手段■◆■■,显著提高了生产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■★■■◆◆。类似实现■★“老树发新芽”的还有烟◆★■■、酒等传统产业■■。
生态文明建设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◆◆。贵州近年来从两个方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。
◆■■★★“富在农家◆■”聚焦就业和产业。贵州帮助近600万群众在外稳岗就业。在全省近千个易地搬迁社区,建设1300多个就业帮扶车间■■★◆◆,带动12万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★■★■◆■。
比如新能源电池材料,贵州的磷化工业■★◆,在稳定化肥供应◆■■★■★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,向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延伸◆★★■◆,推动■■★◆★■“动力电池+储能电池”双赛道发展★◆,现在全国电动汽车中,每三辆就有一辆的电池用了贵州的“磷元素”★★★◆。
看病更有保障。全省建成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,老百姓在贵州就能享受到发达地区带来的优质医疗资源■★◆◆★■。同时,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让更多老百姓就近看好病。
再比如大数据,贵州在建设数据存储中心的基础上★◆★◆◆,大力发展算力产业、人工智能★■◆★■,目前贵州已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、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……
教育资源更加均衡★◆。目前,贵州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,◆★“十四五”期间将增加15★■.4万个高等教育学位。同时■★◆,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需求,加强理工院校和理工学科建设,加快发展职业教育。2023年★★★◆,全省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五分之一。
新征程、新起点★◆。★■“今天的贵州,正在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■◆◆,朝着经济兴、百姓富■★、生态美的目标加快奋进。■■■◆”李炳军表示。
在守牢底线基础上,贵州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■★◆★”经验,进一步丰富2001年在贵州实践的富、学◆◆★■■、乐、美★■■★“四在农家■■■★”内涵■★,做好乡村振兴文章。
比如电,过去贵州火电以30万千瓦机组为主,现在66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成为主力。同时◆◆■◆★★,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,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6%,实现了水◆■◆、火、风、光、储◆■“多能互补”★■◆■■◆,在保障本省用电的同时,稳定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省份送电。
就业更稳定。这几年,贵州推动“六六就业稳岗计划”,每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,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,省外务工劳动力稳定在600万人左右◆★■■■★。
贵州还非常关注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生活问题,对城乡低保群众★★■◆■、福利院儿童、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标准,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,让群众一起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。
另一方面,贵州坚定不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■■◆★。贵州坚持铁腕治污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保问题得到解决;加强乌江等重点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,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和管控,确保了“一江清水向东流◆■■”;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★★◆,石漠化面积近十年来减少了一半★◆■★。
数据显示,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%,世界自然遗产全国最多◆★◆★■,动植物种类全国第三★★◆◆。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,主要河流出省断面水质全部优良◆★■★★■,每年为长江◆◆、珠江输送1000多亿立方米优质水源……黔贵大地天更蓝★◆、山更绿、水更清、环境更优美■◆★★■★。
原标题:《李炳军◆■◆■◆★:高质量发展的关键,简单讲,就是要干我们有优势的项目!》
作为曾经的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,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◆★★■,是贵州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前提■★★◆■。贵州省委副书记、省长李炳军在会上表示■◆:■■◆★★“这些年,我们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★★◆■■◆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。”
“乐在农家”注重文明乡风、有效治理。贵州推动乡村的精神风貌越来越好◆★★■,农民的日常生活,已不再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■■★★★,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农村、向往田园生活;“美在农家”依托贵州的好山好水,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使得村庄宜居★◆、田园整洁、环境优美……如今的贵州农村,农民更富、乡村更美。
贵州对脱贫人口进行监测和帮扶,实施居民增收三年行动。数据显示,到去年底★■■■★,全省年人均纯收入低于万元的人口◆◆■,已经基本实现动态清零。
一方面贵州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。在产业发展上,贵州对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无论有多大经济效益,坚决不做★★◆★■◆,牢牢守好■■■★★■“绿色门槛”★■;加快绿色低碳发展,推动磷化工、煤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★■★,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■■◆,大力推进“电动贵州◆■★◆”建设◆■■■■★,提高发展的★★★■◆★“含绿量”,降低“含碳量★◆★◆◆”。